据我所知,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机共有四种主流方法(轮毂电机除外):
第一、直流恒功率法:我国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,大多数采用的是功率恒定的直流无刷电机或永磁无刷电机,不管它们的转矩和转速如何变化,额定功率始终不变。众所周知,即使空载,大功率的电机也比小功率的电机耗电高。由此在非空档怠速时(巡航),电机无需大功率驱动却无法调节功率,不只是浪费电量,还只能手动或自动频繁启停电机,导致定子绕组铜耗更高进而缩短电机寿命。所谓再生制动只是一个噱头。此类电动汽车被称为低速电动汽车,平均车速为20~80码,售价为2~5万元不等。
第二、逆变变频法:有使用直流-交流逆变器把电池输出电源变为交流电,并采用变频器来对交流电机实行功率控制的,功率是可以调小以节能了,但逆变器和变频器加起来可能比电机还重,变频器省的电消耗在逆变器上了,交流电对绝缘、防水、防尘有更高的要求,由于交流电能对地放电,相对较不安全,维护不及时可能会漏电;如电机装机功率提高,逆变器、变频器和电池都随之水涨船高,由此可以看出此法省电有限且制造成本较高。此类电动汽车也是低速电动汽车,平均车速为20~80码,售价为3~6万元不等。
第三、直流升压法:如比亚迪等较高端的电动汽车,是采用升压器提高直流电源的电压来提高电机的功率,功率是提高了,但往往升压器比电机还重,而且对二次过流过载保护回路、控制器和传感器等的要求较高,锂电池由于快速放电会发热导致锂电池损耗加快,也许两年下来充电只能充到50%了,不利于续航;升压器耗电量和发热量是惊人的,电机也必须要采用高效冷却方式(如采用水冷方式,循环泵系统又会消耗一部分电能),由此对散热要求高,如发生灰尘淤积等情况而散热不好的话,各部分都有可能引起失火;进水、进尘、绝缘老化都可能发生电弧击穿,而且不是线缆击穿,由于电池正负极才能形成回路,击穿的往往是动力设备或电池。由此可以看出此法并不安全、并不省电且维修维护周期短、电池费用高。此类电动汽车的平均车速为80~120码,售价为27~50万元不等。
第四、开关磁阻电机:采用开关磁阻电机,功率是可以调小以节能了,但对于控制及总成来说,智能控制难度大(如采用电机智能切换档系统),电机、控制器和传感器等的元器件只能采用进口的或合资的,无成本优势。外置模块多,判断故障点不容易,对维修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;定子绕组较多、较复杂导致同样体积或重量的电机,动力不如上述三种方式强劲;采用大功率电机时其直径会很大,可能无法关上前舱或后备箱的盖子,或底盘会降低导致磕碰;另一个缺点是振动大、噪音大。由此可以看出此法可省电但维修维护收费会很高。此类电动汽车还在实验阶段,未有量产成品。